电信网络犯罪新隐患
在现今的数字化时代,营销人员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常常随意留下自己的名片和电子邮箱,但往往忽略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近期,西安市连续发生了两起利用假冒客户电子邮件进行交易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事件,导致不少外贸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相关统计,这类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让人深感痛心。
特定侵害对象
这种新型犯罪主要针对那些与外国商家有业务往来的外贸公司。因为时差和语言沟通的障碍,这些外贸公司通常会选择通过电子邮件与外国商家进行交流,这样的习惯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受害者既包括中国的公司,也包括外国合作伙伴。而且,诈骗团伙开设的银行账户往往位于港澳台或国外,这使得案件的立案和侦查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诈骗手段揭秘
不法分子在前期做了详尽的准备工作,他们利用盗号软件或是植入木马病毒的方式,轻易侵入外贸企业的电子邮箱,从而轻松获取企业的交易信息。其中一种常见的做法是更改邮箱用户名,只是改动一两个字母,让人难以察觉。例如,将邮箱地址pcocoo@163.com 窜改为 pcocco@163.com,此外,还利用了普通用户难以查看邮件原始地址的特性,通过境外IP地址来伪装发送欺诈邮件。
资金流转方式
诈骗团伙在骗取资金后,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自己的账户,另一部分则假借国际外贸客商的身份,通过电子邮件与第三方企业取得联系,洽谈生意并将款项转账至第三方公司的账户。这种复杂的资金流动模式,无疑增加了警方追回资金的难度,导致企业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补偿。
防范警示措施
行业协会需借助不同途径向企业传递风险预警,增强众多外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风险辨识能力。此外,对涉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应安全技术的入门教育,确保员工能够辨别并抵御诈骗行为。
企业自我防护要点
外贸公司需强化自我保护措施。需提升邮箱密码的安全性,并定期进行更新,邮件交流时尽量避免透露汇款信息或银行账户等敏感资料。在更改汇款账户时,务必通过电话、传真等途径进行多方面核实。企业需要定期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同时,对安全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此外,推荐使用具备较高安全级别的VIP邮箱,并尽可能启用各类安全服务,比如带有短信登录提醒功能的邮箱,以此来确保账户的安全性。
外贸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那么在众多防范手段中,您觉得哪一项最为关键?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企业增强防范意识。